【健康科普】孩子能不能吃零食?家长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零食
阅读:880  时间:2023-06-30 09:31

一说到零食,很多家长都会摇摇头,认为零食不健康、不利于孩子成长。而又有些家长,将零食作为“哄娃神器”,孩子吃开心就行了。 

 

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,从健康的角度来讲,零食到底能不能吃?家长又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零食?今天,小编就跟各位家长们详细说说零食这件事儿。

  

零食是指一日三餐时间之外吃的所有食物和饮料,不包括水。

零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必需的,特别是孩子,尤其是学龄前孩子(2-5岁),他们胃容量较小,一次进食量有限,活动量大,能量消耗大,零食作为学龄前儿童正餐之外的营养补充,可以合理选用。

建议零食尽可能与加餐结合,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。零食量不宜多,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,考虑到有些零食会引起龋齿等疾病,建议睡前30分钟内不吃零食。

  

市面上的零食种类繁多,为了迎合孩子的口味,大部分零食往往口感美味、色彩鲜艳,这样的零食往往高糖、高油、高钠。家长在选择零食时一定要帮孩子把好关,避免孩子摄入过多不健康的零食,导致超重、肥胖、龋齿等问题。

  

选择零食应注意以下几点:

1、优选奶制品、水果、蔬菜和坚果;

2、少吃高盐、高糖、高脂及可能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,如膨化食品、油炸食品、糖果甜点、冰激凌等;

3、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;

4、零食应新鲜卫生、易消化;

5、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进食安全,避免食用整粒豆类、坚果,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,建议坚果和豆类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。

推荐摄入的零食有以下几类:新鲜的水果和蔬菜、奶及奶制品、谷薯类食物(如馒头、玉米、紫薯等)、鸡蛋、豆类及豆制品如豆腐干及豆浆。

限制摄入的零食有以下几类:果汁、水果罐头、乳饮料、冷冻甜品类食物、膨化食品、烧烤类食物、高盐坚果、糖浸坚果等。

通过零食食品标签选择零食:

所有在售的预包装食品(矿泉水等特殊食品除外)基本都有食品标签信息,如食品配料、营养成分等信息,配料表按配料用量高低依序列出食品原料、辅料、食品添加剂等。营养成分表用具体数值来标示食品提供的能量以及蛋白质、脂肪、饱和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糖、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值,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。

  

注:国内很多食品并没有把添加糖含量单独标明,而是包含在碳水化合物大类中,家长在购买食品时可通过对比法,选择能量、糖、盐、脂肪含量相对较低的食品。

示例如下:

 

可以看到第一种零食相对友好,糖、盐等不是排在第一,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、脂肪、糖、钠等含量也不是特别高。第二种肉食类零食对小朋友来讲就不是很友好了,食用盐在配料表中排第二,钠的含量高达1669mg(每100g),钠的营养参考值远远高于能量营养参考值。通过这种对比法,家长们可以在琳琅满目的零食中选择适宜的零食。

含糖饮料的选择:除了普通预包装食品得谨慎选择外,含糖饮料也是需要值得关注的,一般含糖量在5%以上的饮料称为含糖饮料。中国营养学会团标规定含糖量≥11.5g/100g为高糖饮料。建议儿童青少年饮水喝白水,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,不用饮料代替白水。

通过以上讲解,家长朋友们都清楚了吧!零食该吃,但应当正确选择零食。生活中要逐渐引导孩子养成“吃好正餐,适量加餐,注意进食安全”的好习惯。

  

偷偷告诉大家,零食挑选的大原则不止适用于小朋友,也适用于各位大朋友哦,尤其是减重的人群。   

  

儿保科:王莉